网站导航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文章 > 四环冻干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概述(一)

四环冻干机—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概述(一)

更新时间:2022-06-20 点击次数:1315

真空冷冻干燥(简称冻干)是先将湿物料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通过抽真空将物料中的水分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而排出物料之外的一种干燥方法。

LOGO.jpg

真空冷冻干燥是一门古老的现代技术。说它古老是因为它的出现比较早,发展历史坎坷;说它现代是因为它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应用进入了高科技领域;说它是现代技术是因为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加入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例列。人体各器官的保存和再植是现代医学研究的课题之一。营养保健食品是现代人们生活的追求。航天飞机用的超轻隔热陶瓷,是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之一。低温超导材料等纳米级超细微粉的制备等,都需要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与设备。

透明.png

1.1 冻干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概况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大约出现在1811年,当时用于生物体的脱水。1813年美国人W.H. 沃拉斯顿(Wollaston)发现水的饱和蒸气压与水的温度有关:在真空条件下,水容易汽化,水在汽化时将导致温度的降低。根据这一发现,沙克尔(Shackell)于1909 年试验用冷冻干燥的方法保存菌种、病毒和血清,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637913325150347494358.jpg

最早使用冻干法制作生物标本的人是阿特曼(Altmann)。他于1890年采用冻干法干燥生物体的器官和组织,制成既能保持原来生物的组织结构,又能长期贮藏的生物标本,供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便于学习和研究。1900年Shackell开始用冻干法干燥血清和细菌,经9年的努力,于1909年获得成功,并且在 American Journal Physiology上发表了他的冻干实验报告。这是冻干技术应用发表最早的论文。1911年,D.L.Harris和L.F.Shackell把狂犬病脑组织冻干;1912年,Carrel 最先提出采用冻干技术保存器官组织,供外科移植用的设想;1921年,H.F.Swift提出了保存菌株用的标准冻干方法。

637913325150347494358.jpg

第一台商业用冻干机的问世在1935年,W.J.Elser 等在冻干机上最先采用了低温冷阱,从而改变了用真空泵直接抽水蒸气的方法;在冻干机上采用主动加热的办法,使升华过程得到强化,干燥时间得到缩短,因而可用于生产。这时冻干产品扩展到药品,主要有培养基、荷尔蒙和维生素等。1940年冻干人血浆开始进入市场。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输血的需要,必须发展血液制品。同时,抗生素的需要量也急剧增加,促使冻干技术在医药工业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早把冻干血浆、血清提供给临床使用的是美国宾州大学医学系的 E.W.Flosdorf 和S.Mudd。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战之后的6个月,在纽约召开了 American Human Seium Association年会。基于因德军侵占使法国血库遭到破坏的事实,会上做出了冻干血浆紧急筹集的决议,促使美国红十字会实施这一计划,于1942年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在医药工业。1943年在英国和丹麦制成并开始使用大型食品冻干机。冷阱设在冻干箱内,是现在这种冻干设备的原型。1944年 Wyckoff 和Logcdin采用双管干冰阱,使捕水器温度降低,捕水效果更好,从而又开发出在外侧直接与多歧管连接的装置,成为现在歧管式冻干机最早的原型。用这种设备生产出冻干的血浆。在日本,军医中校内藤良一主持了所谓防疫研究。实际上是在冻干细菌,为细菌战做准备。在1939~1943 年间进行了免疫补体、血清、血浆、细菌、病毒等冻干研究,并于1943年将多歧管冻干机成功地改制成箱式冻干机。

637913325150347494358.jpg

冻干法加工和贮藏食品很早就被人类所利用。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Vikings)利用北冰洋干爽寒冷的空气生产一种脆鱼(Klip-fish),南美的古印第安人利用自然条件冻干生产一种称为Chuno 的马铃薯淀粉。对食品进行冻干研究始于1930年,Flosdorf在实验室里进行了食品的冻干实验。最原始的食品冻干设备于1943年出现在丹麦。对食品冻干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中规模大的是英国食品部于1950~1960年提出在苏格兰 Aberdeen 试验工厂进行的研究,研究成果中最为著名的是加速冻干法(AFD)。1985 年日本有25家公司生产冻干食品,其销售额达1700亿日元。1992年日本冻干食品的年生产量为7000t。

637913325150347494358.jpg

冻干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从查到的资料看,最早发表文章的是Y.S.Kim 和F.R.Monforte,于1971年写出了用冻干法生产透光性氧化铝的文章。20世纪 90年代,随着纳米科技(NST)的迅速崛起,制备纳米级超细微粉的各种方法应运而生,冻干法也占得一席之地。

637913325150347494358.jpg

随着冻干技术应用的推广,对冻干理论和工艺的研究也逐渐兴旺起来。1944年,弗洛斯道夫(Flosdorf)出版了第一部有关冷冻干燥技术和理论的专著。1951年和1958年先后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以真空冷冻干燥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1963年,美国最先制定了GMP(Good Manu-factoring Practice)冻干药品的生产标准。1969年,世界各国纷纷制定GMP计划,国际贸易组织共同决定 GMP标准。

637913325150347494358.jpg

有关描述真空冷冻干燥数学模型的研究方面,许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提出最早和应用*的模型是桑德尔(Sandll)和金(King)的冰界面均匀向后移动模型(The Uni-formly Retreating Ice Front Model),简称URIF模型,属于稳态模型。其主要思想是热量通过干燥层和冷冻层传导到升华界面,冰升华得以进行,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多孔的干燥层,在真空室内扩散,最后被真空泵抽到捕水器内被捕集。随着升华的进行,冰界面向冻结层均匀地退却,在其后产生多孔的干燥层。这种模型描述液态和固态物料的冻干过程是有效的。但是,实际的于燥过程是非稳态的。为更接近于实际情况,1968年,D.Z.Dyre 和J.E.Sunderland 又提出了准稳态模型。第三种模型是利奇菲尔德(Litchfield)和利亚皮斯(Liapis)于1979年提出来的,称为解吸—升华模型。在该模型中,认为冷冻层的冰升华和干燥层的吸附水解吸是同时进行的。前两种模型对于占物料含水量中75%~90%的自由水的升华是比较准确的。还有一部分结合水,它们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方式存在着。虽然它们的比例较小,但把它们从物料中移出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冻干过程中,冻干物料的温度不断升高,在冰升华的同时,干燥曾所吸附的水也会同时解吸。

图片

四环福瑞科仪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法人由原北京四环科学仪器厂有 限公司技术研发和管理负责人担任,是为客户提供专业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及解 决方案的服务供应商。我们秉承“以客户为中心,追求最高的客户满意度"的 服务理念,个性服务、创新设计、高效处理、可靠保障,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 和设计单个或多个符合 GMP 相关标准的冻干设备配套系统,如负压和无菌隔 离器、自动进出料及外置 CIP 等系统。 

授权生产企业:四环科仪科技发展河北有限责任公司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跟我们联系!

联系我们

四环福瑞科仪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www.shfrky.com)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8008300号-3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8号院9号楼5层606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13718173581

扫一扫,关注我们